完善監管政策 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

來(lái)源:經濟參考報 時(shí)間:2016-03-23

互聯網金融是(shì)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(hé / huò)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、支付、投資和(hé / huò)信息中介服務的(de)新型金融業務模式。互聯網金融的(de)主要(yào / yāo)業态包括互聯網支付、網絡借貸、股權衆籌融資、互聯網基金銷售、互聯網保險、互聯網信托和(hé / huò)互聯網消費金融等。互聯網金融的(de)發展對促進金融包容具有重要(yào / yāo)意義,在(zài)“大(dà)衆創業、萬衆創新”,滿足小微企業、中低收入階層投融資需求,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(hé / huò)效率,引導民間金融走向規範化以(yǐ)及擴大(dà)金融業對内對外開放等方面具有重要(yào / yāo)作用。2015年7月18日,中國(guó)人(rén)民銀行會同十家部委,共同起草、制定并出(chū)台了(le/liǎo)《關于(yú)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(de)指導意見》,提出(chū)了(le/liǎo)一(yī / yì /yí)系列鼓勵創新、支持互聯網金融穩步發展的(de)政策措施,包括積極鼓勵互聯網金融平台、産品和(hé / huò)服務創新,鼓勵從業機構相互合作,拓寬從業機構融資渠道(dào),堅持簡政放權和(hé / huò)落實、完善财稅政策,推動信用基礎設施建設和(hé / huò)配套服務體系建設等。《指導意見》的(de)出(chū)台,對于(yú)推動我國(guó)互聯網金融行業的(de)發展起到(dào)了(le/liǎo)巨大(dà)作用。
  不(bù)過值得注意的(de)是(shì),由于(yú)缺乏有效監管,互聯網金融平台“野蠻式”發展也(yě)帶來(lái)了(le/liǎo)衆多亂象,包括抵禦網絡攻擊能力低、惡意欺詐、惡性競争等方面,因此在(zài)互聯網金融行業快速發展的(de)同時(shí),問題平台也(yě)不(bù)斷出(chū)現,爲(wéi / wèi)市場以(yǐ)及投資者帶來(lái)了(le/liǎo)巨大(dà)損失。根據網貸之(zhī)家最新數據顯示,截至2016年1月底,P2P網貸行業曆史累計成交量接近1.5萬億元。另一(yī / yì /yí)組數據則顯示,截至1月底,P2P網貸行業累計平台數量達到(dào)3917家,其中問題平台達到(dào)1351家,問題平台家數超過行業總平台家數的(de)三成。僅在(zài)1月,新上(shàng)線平台數量爲(wéi / wèi)59家,新增問題平台就(jiù)多達88家。特别是(shì)2015年底e租寶事件的(de)爆發,涉及金額超過500億,暴露出(chū)互聯網金融發展中一(yī / yì /yí)系列問題。
  近期中央提出(chū)了(le/liǎo)供給側改革的(de)發展理念,而(ér)互聯網金融可以(yǐ)有效地(dì / de)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、融資貴的(de)問題,實現資金供給方和(hé / huò)需求方的(de)快速、高效對接,因此互聯網金融行業的(de)健康發展對與推動供給側改革有着密不(bù)可分的(de)直接關系。因此,建議要(yào / yāo)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加大(dà)支持力度,同時(shí)完善監管政策,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的(de)健康發展。
  第一(yī / yì /yí),加強對國(guó)民财商的(de)教育,建立完善的(de)國(guó)民市場環境。成熟的(de)市場經濟,必然擁有成熟的(de)消費者、投資者。通過财商教育,可以(yǐ)加深人(rén)們對股票、互聯網金融等投資方式的(de)認識、提高投資技能、掌握基本經濟運行規律、理解經濟政策對投資收益的(de)影響,從而(ér)培養人(rén)們的(de)風險意識,優化資産配置。
  第二,落實和(hé / huò)完善《指導意見》中的(de)相關政策措施。将“鼓勵創新、防範風險、趨利避害、健康發展”的(de)總體要(yào / yāo)求落到(dào)實處,包括:積極鼓勵互聯網金融平台、産品和(hé / huò)服務創新,激發市場活力。鼓勵銀行、證券、保險、基金、信托和(hé / huò)消費金融等金融機構依托互聯網技術,實現傳統金融業務與服務轉型升級,積極開發基于(yú)互聯網技術的(de)新産品和(hé / huò)新服務;鼓勵從業機構相互合作,實現優勢互補,支持各類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,建立良好的(de)互聯網金融生态環境和(hé / huò)産業鏈,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創新,爲(wéi / wèi)第三方支付機構和(hé / huò)網絡貸款平台等提供資金存管、支付清算等配套服務;拓寬從業機構融資渠道(dào),改善融資環境,支持社會資本發起設立互聯網金融産業投資基金,推動從業機構與創業投資機構、産業投資基金深度合作;推動信用基礎設施建設,培育互聯網金融配套服務體系,支持大(dà)數據存儲、網絡與信息安全維護等技術領域基礎設施建設,鼓勵從業機構依法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。推動符合條件的(de)相關從業機構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。
  第三,盡快制定和(hé / huò)完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(de)制度、規則和(hé / huò)法律,确立監管機構或監管聯席機制。互聯網金融是(shì)産業和(hé / huò)金融的(de)大(dà)融合,所以(yǐ)監管互聯網金融應該有一(yī / yì /yí)個(gè)大(dà)金融的(de)思維,必須有金融統合監管和(hé / huò)統合規則的(de)思路。包括:嚴格行業準入制度,明确定位和(hé / huò)邊界,落實業務規則、風險管理、12條禁令等相關要(yào / yāo)求;加強部門協同監管,落實管理責任;加快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企業經營情況的(de)信息采集公示制度,推動建立成熟完善的(de)征信系統,培育更多社會化的(de)征信機構;加強行業自律管理,做好行業内部風險隐患排查,及時(shí)提示預警風險;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排查;建立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投訴與維權統一(yī / yì /yí)機構;嚴厲打擊利用互聯網金融實施非法集資、金融詐騙等犯罪行爲(wéi / wèi)等。

關閉本頁   打印本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