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托新增幾許 轉型發展向何方

來(lái)源:金融時(shí)報 時(shí)間:2018-05-25

        本文對近三年新增信托情況進行結構分析,意在(zài)從中窺見金融強監管背景下的(de)信托業轉型發展之(zhī)路。
        2015年以(yǐ)來(lái),信托業年度新增信托資産規模中,新增管理财産信托占比快速提升,從2015年的(de)18.1%躍升至2017年的(de)29.0%。這(zhè)給行業信托資産規模存量帶來(lái)明顯的(de)結構性變化,2015年至2017年,年末管理财産信托存量占比分别爲(wéi / wèi)9.9%、13.7%和(hé / huò)16.5%。
        近幾年,管理财産信托中發展較快的(de)爲(wéi / wèi)資産證券化類産品,信托公司是(shì)法定的(de)受托機構和(hé / huò)發行主體。根據WIND查詢,2015年至2017年,由信托公司作爲(wéi / wèi)特定目的(de)信托受托機構的(de)場内資産證券化業務(包括信貸ABS和(hé / huò)交易商協會ABN)規模分别爲(wéi / wèi)4083.5億元、4019.5億元和(hé / huò)6560.3億元。2016年至2017年,信托公司作爲(wéi / wèi)發起機構發行以(yǐ)信托受益權爲(wéi / wèi)基礎資産的(de)企業ABS規模共計275.7億元。另外,信托公司近幾年也(yě)參與不(bù)少私募資産證券化業務。目前,信托公司仍主要(yào / yāo)作爲(wéi / wèi)特定目的(de)信托受托機構業務參與資産證券化,主動管理水平仍有待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提升。未來(lái),在(zài)鞏固發展被動受托類資産證券化業務的(de)同時(shí),信托公司應通過積極培育基礎資産發現能力和(hé / huò)證券化産品設計能力等,不(bù)斷提升自身主動管理能力。
除了(le/liǎo)資産證券化類信托,現有的(de)管理财産信托還包括證券代持、股權代持、房屋代租及通過其他(tā)各類債權設立的(de)信托産品。其中,股權代持信托和(hé / huò)房屋代持信托多在(zài)家族信托業務中出(chū)現,此兩類業務由于(yú)相關法律法規的(de)限制以(yǐ)及對受托人(rén)較高的(de)管理能力要(yào / yāo)求,業務實踐發展較慢,目前仍處于(yú)培育期。
        2015年至2017年,信托貸款占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總額的(de)比例變化較大(dà),從2015年一(yī / yì /yí)季度末的(de)4.2%持續下降到(dào)2016年二季度末的(de)3.9%,2016年三季度末後止跌反升,持續上(shàng)升至2017年四季度末的(de)4.9%。與信托貸款存量占比的(de)變化情況相一(yī / yì /yí)緻,各季度末資金類信托存量用于(yú)“貸款”的(de)比重也(yě)整體呈現先降後升的(de)趨勢,2015年一(yī / yì /yí)季度達到(dào)最高值39.5%,2016年四季度末爲(wéi / wèi)最低值35.4%,2017年四季度末爲(wéi / wèi)38.2%。
        信托貸款是(shì)社會融資規模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組成部分,代表了(le/liǎo)信托公司一(yī / yì /yí)定時(shí)期内對實體經濟的(de)支持力度。近3年信托貸款占比的(de)變化情況,是(shì)社會融資規模結構性變化的(de)表現。2015年至2017年,央行公布的(de)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總額同比增速的(de)平均值分别爲(wéi / wèi)12.5%、12.8%和(hé / huò)12.8%,而(ér)其中信托貸款存量同比增速的(de)平均值分别爲(wéi / wèi)2.8%、8.0%和(hé / huò)30.5%,信托貸款對實體經濟的(de)支持力度不(bù)斷提升。2016年11月末,信托貸款存量超過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總額的(de)同比增速,并一(yī / yì /yí)直延續至今,這(zhè)是(shì)信托貸款存量占比在(zài)2016年三季度末後止跌反升的(de)直接原因。
        投向工商企業的(de)新增信托占比始終占據首位,并呈穩步增長态勢。2015年至2017年,年末投向工商企業的(de)新增信托占比分别爲(wéi / wèi)32.0%、34.6%和(hé / huò)35.2%。工商企業信托是(shì)信托公司支持實體經濟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表現,新增工商企業信托占比的(de)持續提升,也(yě)是(shì)信托公司響應監管“脫虛向實”要(yào / yāo)求的(de)直接表現。
        投向基礎産業的(de)新增信托占比逐年下降。2015年至2017年,年末投向基礎産業的(de)新增信托占比分别爲(wéi / wèi)18.5%、14.9%和(hé / huò)11.7%。基礎産業信托(特别是(shì)政信合作)是(shì)信托公司的(de)傳統核心業務,也(yě)是(shì)盈利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來(lái)源。2014年頒布的(de)新預算法對于(yú)地(dì / de)方政府發債進行了(le/liǎo)明确規定,後續各級政府對與地(dì / de)方融資平台合作業務的(de)限制也(yě)日益嚴格,信托公司的(de)政信合作項目新增有限,且占比日益下降。
        2017年投向房地(dì / de)産的(de)新增信托占比增幅較大(dà)。2015年至2017年,年末投向房地(dì / de)産的(de)新增信托占比分别爲(wéi / wèi)10.1%、9.9%和(hé / huò)12.9%,而(ér)2017年新增房地(dì / de)産信托規模也(yě)曆史性地(dì / de)突破1萬億元,并首次超過基礎産業信托年度新增規模。2017年,在(zài)房地(dì / de)産調控持續升級、房企融資渠道(dào)監管全面收緊的(de)背景下,新增房地(dì / de)産信托項目規模能夠實現大(dà)幅增長,有兩方面原因,一(yī / yì /yí)是(shì)此輪房地(dì / de)産上(shàng)升周期勢能強、區域輪動明顯,而(ér)需求下滑具有滞後性;二是(shì)房企其他(tā)融資渠道(dào)收緊,導緻對信托融資的(de)需求上(shàng)升。2018年信托監管會議提出(chū)“控房地(dì / de)産”的(de)具體要(yào / yāo)求。未來(lái),房地(dì / de)産信托業務應在(zài)依法合規的(de)前提下,有效解決房地(dì / de)産融資的(de)資金需求。
        投向證券的(de)新增信托占比高位回落後保持穩定。2015年至2017年,年末投向證券的(de)新增信托占比分别爲(wéi / wèi)10.4%、7.4%和(hé / huò)8.1%。投向證券的(de)新增信托整體規模變化不(bù)大(dà),主要(yào / yāo)是(shì)結構性調整。從年度新增證券投資信托中股票類占比來(lái)看,2015年高達64.5%;2016年降至50.1%;随着股市好轉,2017年又升至59.2%。出(chū)于(yú)規避風險考慮,在(zài)新增股票類信托占比不(bù)斷調整的(de)情況下,新增債券類信托占比得到(dào)持續穩步提升,2017年達到(dào)32.0%。新增基金類信托占比呈整體下降态勢,2016年爲(wéi / wèi)17.9%,2017年腰斬至8.8%。其中原因應是(shì)2016年新增貨币基金信托較多,2017年新增資金又主要(yào / yāo)轉向股票市場。
        投向金融機構的(de)新增信托占比緩慢增長。2015年至2017年,年末投向金融機構的(de)新增信托占比分别爲(wéi / wèi)14.4%、16.9%和(hé / huò)17.3%。新增金融機構信托除了(le/liǎo)所占比重穩定并緩慢增長外,新增資産規模也(yě)于(yú)2016年突破1萬億元,并于(yú)2017年達到(dào)1.5萬億元。資管新規實施後,金融機構信托未來(lái)将面臨更多的(de)跨市場、跨業态金融業務監管壓力,合規性是(shì)未來(lái)金融機構信托業務的(de)核心要(yào / yāo)求。


關閉本頁   打印本頁